霍剛 ——《幾何書法》

Opening reception: Saturday, October 2 6-8pm

October 2, 2021 – January 29, 2022

Press Release

奕來畫廊榮幸宣布將推出台灣抽象大師霍剛在美國的首次個展《幾何書法》。霍剛被認為是台灣藝術史上最傑出的人物之一,其影響力跨越了五十多年。本次展覽涵蓋了霍剛2006年至2019年間創作的38件不同媒介的抽象作品,包括油彩、木炭、宣紙水墨和絲網印刷。借根植於書法和東方思想的獨到語匯,霍剛重新將溫度註入了幾何抽象(通常被稱為“冷抽象”)之中。 

霍剛是“東方畫會”的創始成員,該現代美術團體在台灣現代藝術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霍剛於1932年出生於中國南京,並於1953年畢業於台北師範學院藝術系。後赴米蘭深造,確立了其獨特的將東方書法、篆刻和幾何抽象進行詩意糅合的繪法。他從最為簡單卻普遍的□、△、○元素出發,在圖像和形狀的排列上創立了自己的方式 — 將東方哲學嵌入西方抽象框架中,建立起 了一種具有前瞻性和普遍性的審美。

極簡主義與幾何抽象主義都是後工業時代人們對趨向標準化審美的回應。這一視角旨在引導觀者以去中心、去焦點的方式欣賞藝術,所有的色塊都應被看作是有絕對一致的平面。在這種背景下,人為的因素便成為了散焦的瑕疵。不同的是,霍剛重新將這些人為的因素帶入他的幾何抽象畫中,而畫裏的色塊仿佛也成為了各不相同的“瑕疵”。

受益於傳統書畫訓練而深諳“墨分五色”之道的霍剛,自然而然地將這種溫潤的色彩哲學引用到油畫體系中。他畫中的色塊是富有溫度的。正是這種極具生氣與包容性的筆觸將他與西方的幾何抽象主義畫家們區分開來。這一特點不僅體現在他對色塊的把握,也體現在他對線條以及色彩分界線的處理上。

“無為而為”是霍剛最崇尚的道家思想之一。霍剛畫中打破對稱性的斜線充分體 現了他對於“不為”與“不刻意而為”的巧妙平衡。在《抽象2013-005》、《抽象2017-037》以及本次展覽展出的多件作品中常常出現一條斜線,如扳機被觸發 一般打破了畫面的平衡性。然而這些仿佛具有侵略性的線條並不徹底推翻畫中 內在結構性。這完美展現了霍剛繪畫中人為因素與自然和社會環境和諧共存的 生態。 

藝術史通過對於“流派”和“主義”的梳理,賦予了西方抽象藝術家們耀眼的光環,但同時也忽略了東方抽象形式的重要性和獨特性。而霍剛的“幾何書法”承載起了“人”的溫度,在日趨機械化的世界中散發著人性的光輝。

本次展覽將呈現一份電子畫冊,其中包含John Seed的文章。

問詢:

奕來畫廊
Phil Zheng Cai 蔡正
phil@galleryek.com | +1 212-255-4388

關於霍剛

作為臺灣知名現代藝術團體“東方畫會”的創始成員,霍剛跳脫學院派創作風格,致力於推動「臺灣現代藝術運動」,成為其代表人物之一。霍剛1932年生於中國南京,1953年畢業於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系。隨後,他在米蘭深度研習,在此期間,他開創了自己獨特的幾何抽象方法,將東方書法和篆刻詩意地融合在一起。他從□、△、〇這些最簡單但最普遍的元素出發,在形象和形狀的安排上創造了自己的語匯 — 東方哲學嵌入西方的抽象框架中,形成了前瞻性的、有國際視野的美學,成為了臺灣抽象歷史上的核心人物。

霍刚的机构性个展包括:《暢意行旅•心如斯》,高雄,台灣(2020);《霍剛:寂弦激韻》,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美術館,台北,台灣(2016);《霍剛八十•素描展》,大象藝術空間館,台中,台灣(2012);《藝載乾坤 — 霍剛校園巡迴展》,清華大學,新竹;靜宜大學,台中;成功大學,台南,台灣(2011);《霍剛個展》,大象藝術空間館,台中,台灣(2010);《霍剛的歷程個展》,帝門藝術中心,台北,台灣(2005);《東方的結構主義 — 霍剛》,帝門藝術中心,台北,台灣(2001);《霍剛回顧展》,台灣省立美術館, 台中,台湾(1994);《霍剛個展:Casa Veneta - Museo di Muggia》, 的里雅斯特,義大利(1992);《霍剛個展:Comune di Tavarnelle Val di Pesa》, 弗羅倫薩,義大利(1986);《霍剛個展》,馬且拉達美術博物館,馬且拉達,義大利(1979);《霍剛個展》, Istituto Italo Cinese, 米蘭(1973);以及《霍剛個展》,拜奈待地尼神父隱修院,菲那爾碧亞,義大利(1973)。

霍剛的作品也在全球美術館的群展中展出,包括《躍動吧!青春空橋藝術櫥》,台灣國立美術館,台中,台灣(2020);《彼時彼時 · 此刻 — 霍剛、李光裕雙個展》,知事官邸生活館,台南,台灣 (2020);《1960 — 台灣現代藝術的濫觴》,亞洲藝術中心,台北(2016);《米蘭 · 呼吸 · 台北》,葡眾科技人文發展基金會,台北,台灣(2014);《非形之形 — 台灣抽象藝術》,廣東美術館,廣東,中國(2013);《非形之形 — 台灣抽象藝術》,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2012);《藝拓荒原 — 東方八大響馬》,大象藝術空間館,台中,台灣(2012);《台灣超現實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2008);《現代與後現代之間 — 李仲生與台灣現代藝術》,台灣國立美術館,台中,台灣(2004);《Arti Visive, Circolo culturale Bertolt-Brecht》, 米蘭(2001);《李仲生師生展》,台灣省立美術館,台北,台灣(1999);《東方畫會紀念展》,上海美術館,上海,中國(1999);《東方現代備忘錄 — 穿越彩色防空洞》,帝門藝術中心,台北(1997);《當代中國藝術家回顧展》,帝門藝術中心,台北(1986);《Masterpieces by Overseas Chinese Artists》, 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1984);《海外華裔名家繪畫》, 香港藝術館,香港(1982);《東方、五月畫會成立二十五週年聯展》,台灣省立博物館,台北,台灣(1981);《Premio Incontro d’arte a Bossico, Palazzo del Comune》, 貝加莫博斯克,義大利(1974);國際當代藝術館, 弗羅倫薩,義大利(1967);《Museu de Arte Brasileira da Fundação Armando Álvares Penteado》,聖保羅,巴西(1966);以及《Chinesische Künstler der Gegenwart, Museo Leverkusen》, 萊沃庫森,德國(1963)。

霍刚的作品被重要的美術館收藏, 其中包括: 台北市立美术馆、高雄市立美术馆、国立台湾美术馆等博物馆所收藏。霍刚曾获第五届李仲生基金会现代艺术成就奖、朱塞佩-莫里一等奖和国际艺术发展奖。

霍刚現生活和工作於台灣。